桑桑讀完五年級的那個暑假,這一天,和往常一樣。但在黃昏時分,桑桑的號啕大哭,告訴這里的所有人:秦大奶奶與油麻地的人們永遠地分別了。 她既不是病死,也不是老死,而是又掉到了水中被淹死的。上回,她是為了救一個孩子而落入水中,而這一次落水,僅僅是為油麻地小學的一只南瓜。幾天前,她就發現,在一根爬向水邊去的瓜藤上,有一只南瓜已經碰到水面了。昨天下了一夜的雨,今天再看那只南瓜時,已幾乎沉入水中了。水流不住地沖著那只南瓜。眼見著瓜要落蒂了,她想將那只南瓜拉出水面,讓它躺到坡上。她順坡滑了下去。然而卻滑到了水中。也許是因為她太老了,她幾乎沒有一點掙扎,就沉入水中。當時,對岸有一個婦女正在水邊洗衣服,看到她要用拐棍去撈那只南瓜,就阻止她,但她的耳朵已聾得很深了,沒有聽見。還未等這個婦女反應過來,她就滑入了水中……這一回,她再沒有活過來。 晚上,油麻地小學的全體老師,都來為她守夜。 她穿上了桑桑的母親早已為她準備好的衣服,躺在用門板為她搭的床上。腳前與頭前,各點了一支高高的蠟燭。 桑桑一直坐在她的身邊。他看到,在燭光里的秦大奶奶,神情顯得十分慈和。有時,大人們偶爾離去,只剩他一人坐在那兒時,他也一點不感到害怕。 在把秦大奶奶裝入棺材之前,桑喬親自用鐮刀割了一捆艾,將它們鋪在了棺材里。 來觀看的人很多。 按當地風俗,給這樣的老人封棺時,應取一綹兒孫的頭發,放在老人的身旁。然而,秦大奶奶并無兒孫。有人想到了桑桑,就同桑桑的母親商量:“能不能從桑桑的頭上取一綹頭發?” 桑桑的母親說:“老人在世,最喜歡的一個孩子就是桑桑。他就該送她一綹頭發。” 有人拿來剪子,叫:“桑桑,過來。” 桑桑過來了,把頭低下。 一綹頭發就被剪落在紙上。以后,它們就將永遠地去伴隨老人。 給秦大奶奶送葬的隊伍之壯觀,是油麻地有史以來所沒有的,大概也是油麻地以后的歷史里不可能有的。油麻地小學的老師與孩子們,一個挨一個地排著,長長的隊伍,在田野上迤邐了一里多地。 墓地是桑喬選的,是一塊好地。他說:“老人生前喜歡地。” 墓前,是一大片艾,都是從原先的艾地移來的,由于孩子們天天來澆水,竟然沒有一棵死去。它們筆直地挺著,在從田野上吹來的風中搖響著葉子,終日散發著特有的香氣。 |